“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买到手机,可以拿在手上一一比较,而且可以当场买走,不用等待。”

那么同样是1000-2000价位的手机,消费者的主要障碍发生在什么阶段呢?

其实很容易发现,主要障碍发生在使用阶段(2000的手机性能太差),而不是购买阶段(想要很便利地买到)。

所以这就是最初的小米手机,大部分厂商努力的重点在渠道(“购买阶段”),小米的努力重点在产品性能(“使用阶段”)。

一张图教你发现用户的痛点 解决营销人的苦恼(3) 1

不光可以用于寻找产品痛点,还可以用于文案痛点

比如肯德基搞过一个在线优惠活动,文案如下:

一张图教你发现用户的痛点 解决营销人的苦恼(3) 2

如何分析这个广告呢?

首先我们先列出消费的行动过程:先看到文案,然后参加活动。

一张图教你发现用户的痛点 解决营销人的苦恼(3) 3

然后找出每个阶段的主要驱动因素,比如:有兴趣、很容易做到等。

就会发现这个文案的聚焦点在于:提高活动的吸引力,让人产生兴趣(比如足够的优惠)。

但是如果问:现在限制消费者参加活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案应该是:整个过程太复杂,不够容易。

一张图教你发现用户的痛点 解决营销人的苦恼(3) 4

这就意味着:刺激人参加活动,痛点应该是“降低复杂性”,如果不降低复杂性,一味提高奖励可能也没有作用。

灵活运用方法,还可以换一种方式,分析文案的有效性。

比如这个公益广告文案“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海豹鞭”。

首先,我们先看人认知这一广告信息的过程

注意:注意到这个信息,激发了头脑的相关联想。比如看到“壮阳”联想到“性”等印象。

理解:理解这个信息的意思。

信服:信服刚刚所理解的信息。

刺激行动:因为信任这个信息而改变了行动。

一张图教你发现用户的痛点 解决营销人的苦恼(3) 5

然后我们在纵向写上广告想要让人接受的信息。

比如“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海豹鞭”实际上包含2层信息:

海豹鞭被认为可以壮阳;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