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投资人都说要爆炸式增长,怎么个爆炸法?

这个创业者很擅长精准营销,他说服了某大保险公司老板(也是他亲戚),把客户数据库开放给电子商务网站做精准营销使用。这个平台精心设计,能保证客户隐私,而他赚取分成,真是美妙。然而,投资人却说这生意没有爆炸式增长的可能。他迷糊了,到底要怎么爆炸?

答:获利增加的速度远高于成本增长的速度,称为爆炸。

融资过程中你会遇到的九个困惑

由于对高获利有期待,因此爆炸式增长是投资人一定要考虑的。爆炸式增长有两大来源,一个是「网络效应」,例如Facebook,当他只有一个用户时价值很低。但是当他拥有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用户时,人际互动产生的价值很高。透过网络效应可以实现爆炸增长。

第二个来源是「快速复制」。中国知名餐饮连锁「真工夫」,标榜烹调方式都是用蒸的。创始人发明的蒸具能处理各式料理,配合管理流程能实现连锁店快速复制,每个店面的口味能保持一致不会因厨师不同而走味。当店面增多时,还能实现食材集体采购,压低经营成本。

上面案例,不具有「网络效应」也很难「快速复制」。由于创业者和保险公司老板的亲戚关系,这生意能谈成。未来能不能把这模式快速在其他保险公司复制,问题很大。创业者如何知道自己的生意是否为爆炸式增长?试著把你的财务预测画成曲线,看看是否与下图相符。

融资过程中你会遇到的九个困惑 1

问:投资人出资不多却占很多股份,估值是怎么估的呀?

创始人在商业计划书上大辣辣的写下了要融资500万美金,出让20%股份的想法。按这这个想法,公司的融资前估值已经达到了2000万美金的规模。这个规模大约是第一轮融资的规模,在国内是很稀松平常的普遍估值。

然而,随著创业者会面的投资机构越来越多,他的心情也倍受打击。大部分投资人死揪着商业模式跟他过招,根本就没进入到谈价格的环节,很多人见过一次以后就再没消息。两个月后他修改商业企画书,把融资需求金额改成500万人民币。想看看是不是更容易找到投资?

答:创业者看见机会,投资人看见风险,两者的平衡点,叫做估值。

决定投资人的投资最终占多少股份的关键因素,就是估值。初创企业被估算出来的价值高,投资人投入资金所占股份比例就小。但是对于企业到底价值多少,特别是初创企业还亏损连连的时候,甚至在天使期的企业连财务报表都没有的时候,根本就说不清。

于是我们常听见这样的对话:创业者:「我觉得公司未来可以做到这样的规模(所以我值这个价)」;投资人:「但是你那里存在着那样的硬伤(所以你只值那样的价)」。看到没?创业者看的是机会,他假定自己能做到。投资人看的是风险,他假定前进的路上会很坎坷。

一个乐观,一个悲观。当两者达成一致,就产生双方都能接受的估值。融不到资金的创业者,都是因为无法击败投资人的悲观论调,无法让对方觉得自己的乐观论调靠谱。因此,遭到拒绝时降低融资金额是没用的,悲观的投资人连一毛钱都不会给。

融资过程中你会遇到的九个困惑 2

问:媒体报导好多初创都拿了几千万美金,我是否也该要这么多?

这间初创雇用了一家财务顾问公司(FinancialAdvisor,简称FA)来帮他们进行融资。依据业内行情,FA提出将来如果帮初创企业找来投资,要求取得投资金额的3%做为报酬。创始人认为这个比例太高,他说:我们这次要融资1000万美金,你拿3%就是30万美金,也太多了吧!

FA的老板有点头晕:你才要做第一轮融资耶,要1000万美金做啥?初创企业的创始人说,1000万很合理呀,我看媒体报导,A公司不也拿了1500万美金,我这算少的呀。FA又说,你的企业现阶段估值不高,拿那么多钱进来股份会稀释很严重的。

创始人说,不会呀,你看我预估接下去两年内营收能增长到这么多,我的估值肯定就上去啦!拿1000万美金肯定不会稀释太多股份的!FA说,可是投资人不一定这么想呀,你的估算可能太乐观了,营收可能是做不到的!两人因此僵持不下,最后这个合作不了了之。

答:拿别人的钱是为了分摊风险,不是装饰自己。

常见于媒体某初创又拿到几千万美金的新闻通常确有其事,但关于真实金额却只有当事人清楚。夸大投资金额,投资者与被投资者都有面子,因此最好不要信以为真。其次,如果公司很赚钱,为何需要引入投资人来分一杯羹?几个股东闷声赚钱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