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小米手机CEO雷军面对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关于“小米暴利”的“过激”言论,在其微博里公开了小米手机的主要成本结构:

从小米手机中的高通芯片谈创业企业的专利保护 1

高通坐收“渔利” 得益于高专利投入

从小米手机中的高通芯片谈创业企业的专利保护

人们拨开小米利润迷雾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切去不小蛋糕的按销售价的百分比计提的高通专利费以及高通专利入门费。对于小米手机中高通的专利费用究竟是多少,阳光安吉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媒体总监章俊(@爱吃糖的小熊)在其微博中做了如下计算:

从小米手机中的高通芯片谈创业企业的专利保护 2从小米手机中的高通芯片谈创业企业的专利保护 3

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在小米手机的百万台销售额中收益颇丰。高通公司的手机芯片能够兼容各种智能系统,我们在各厂商的主流智能手机中都能看见其身影。高通是HTC、MOTO、LG、中兴、华为、小米等众多手机品牌的CPU最主要的供应商,也是全球大牌高端手机如采用的最多的CPU品牌,据传iPhone5使用的也是高通的手机芯片,相当于智能手机行业的英特尔。

互联网公司争做手机,智能手机市场风起云涌,而无论谁将最后胜出,高通都会坐收 “渔利”。究其原因,最关键的一点是倚赖其3000多项专利技术。高通公司授权的手机厂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生产和上市产品:

1.可以从高通公司直接购买芯片和软件

2.可以从高通公司的ASIC授权厂商处购买芯片

3.可以自行设计和制造芯片解决方案

高通公司从专利许可计划一开始就投入并将继续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为其芯片和软件获得交叉许可,从而使客户在不承担额外专利费的条件下受益。通过确保销售给客户的芯片和软件中的这些权利,高通公司减轻了可能的“专利费堆积”负担。


创业公司也要做好专利储备

像高通这样通过专利授权来盈利确实非常诱人,但很多创业企业因为中国知识产品保护的糟糕现状及专利申请过程的繁冗、支出成本高而放弃或搁置了专利申请,从而将自己辛苦研发出的技术、产品“做了无私奉献”。前期的专利保护工作没做好,后面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并会有不断的麻烦。

2011年北电专利拍卖出45亿美元的天价颇让人们大跌眼球,也让大家开始重视起专利的价值,并促使小公司考虑累积更多专利以提升自己的价值。

特别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专利并不是“等企业做大做强以后再认真抓”的工作。不要等媳妇熬成婆后再去追逐青春。专利申请保护时不我待,并且是企业的立命之本,应该放到企业的战略高度。

有部分创业企业已经在这方面有所准备。2011年创新中国获奖企业北京忆恒创源科技有限公司CEO殷雪冰在接受创业邦采访中说:“固态硬盘的算法是其核心,其专利保护要形成战略,不同的专利间如何配合?理清专利数量、质量上的关系,需要深思熟虑。对专利保护不能忽视,但也不是有了一项技术就急匆匆地去注册、申请,要“瞻前顾后,精打细算。”(详见《殷雪冰:从创新中国观众到成功融资2000万》)

据相关报道,一般来说,企业在制定专利战略时,至少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开发原创性技术并获得相应专利。这是最有价值的专利。对于这类专利,只是拥有了还不够,还要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商品,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例如通过专利转让。

其次,针对国外公司的原创技术专利,迅速申请外围技术专利,使国外公司的盈利空间缩小。日本公司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例如,欧美国家在日本专利局申请了一种新型自行车的技术方案,日本企业就赶紧申请自行车脚踏板、车把手等众多外围小专利(包括外观设计专利)。国外厂商只要想实施其新型自行车总体设计方案,就躲不开这些外围专利,只好与日本公司签订专利利用的交叉许可协议,也就是说,外国公司无偿使用日本企业拥有的外围小专利,日本企业也得以无偿利用外国公司拥有的涉及新型自行车关键技术的专利。这就做到了“以小制大”。

第三,通过技术披露,约束竞争对手的专利权利诉求的范围和力度。技术披露本身不属于专利行为,但这一做法应视为专利战略的一部分。技术披露是一种巧妙的手段。一般而言,发明者出于成本考虑或其他原因不打算申请专利,就可以在业界认可的渠道披露自己的技术成果,建立其“先在技术”(Prior Art)的地位。一个公司若想围绕某项技术申请专利,就不会过早披露自己在该领域的技术进展。但是,如果觉察到竞争对手有可能在同一领域率先获得专利,则可以及时披露有关技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同时使得对方申请专利时的权利诉求的范围缩小,力度减弱。

第四,仿制利用人家的专利技术。不要一说专利战略,就只想到自己申请专利。合理合法地利用别人的专利往往是技术赶超的捷径。北京时代集团在起步时,就是瞄准国外即将过期的专利,先行仿制其技术产品并进行二次开发,等到有关专利的保护期一到期,就迅速拿出自己基于仿制的产品,推向市场。后来,时代集团力量壮大后,也逐渐开始了自主研发。